了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如何分類加密代幣,對投資者、開發者及行業相關人士來說至關重要。SEC的做法對於合規監管、市場行為及加密貨幣領域的創新具有重大影響。本文將探討SEC在加密代幣方面政策的演變、重要法律案例、該機構發布的指引,以及對行業可能產生的影響。
自2017年左右開始接觸數字資產以來,SEC一直持謹慎但積極的態度面對加密貨幣。同年,它發布了一份名為《投資者公告:首次代幣發行(ICOs)》的報告,強調ICO——一種向投資者出售新代幣籌集資金的方法——存在風險。該報告指出,在ICO期間提供的一些代幣可能符合現有美國法律下的證券定義。
判斷一個代幣是否屬於證券,核心法律標準是所謂「Howey測試」——源自1946年最高法院的一個案件,用以評估投資是否涉及從他人努力中獲取利潤之期待。如果符合條件,此類資產很可能被歸類為需要註冊並遵守聯邦法規的證券。
2020年,一宗備受矚目的案件涉及Telegram Group Inc.,該公司在2018年進行ICO,通過Gram代幣募集約17億美元。SEC認為這些代幣是未經註冊且符合Howey測試標準的證券,即銷售目的在於投資並基於Telegram努力而期望獲利。
最終雙方達成和解,Telegram同意退還募集到的款項並停止進一步發行Gram token,此案彰顯監管機構嚴肅執法,加強了其在數字貨币發售中的規範力度。
另一宗重要案件是針對Kik Interactive Inc.公司,其在2017年的ICO中籌集了1億美元,用於推動Kin token項目。2019年,美國聯邦証交會指控Kik未經註冊即進行募股違反相關法律,以保護投資人免受未受監管之証券銷售侵害。
Kik挑戰此裁決,但2021年上訴失敗,法院確認Kin應被視作証券,其銷售結構和用途支持此判斷——此案例也樹立了類似數位資產的新範例。
鑑於如何準確分類各種數位資產仍存不確定性,在2019年SEC正式發布指南列出評估某個特定Token是否屬於証劵時考慮因素,包括:
此框架強調根據具體事實分析,而非一刀切地分類;因此每個專案都需根據其特點和用途逐一評估。
穩定币旨在保持相較法定貨币如美元等價值穩定,因此受到監管關注,以防其被用作洗錢或欺詐等非法活動。雖然不是所有穩定币都會自動歸類為證劵,例如由儲備支持直接背書,但它們仍面臨合規審查,包括反洗錢(AML)及消費者保護等現有金融規範要求。
目前爭議焦點包括:若某些穩定币承諾回報或高度依賴發行方管理努力,有可能被視作投资契约,从而更直接受到联邦监管,就像传统证券产品一样。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針對涉嫌不符合法律要求公司的執法措施,包括:
這些措施既具有懲罰作用,也起到威嚇效果,以促使業界提升合規水準、追求合法運營模式。同時,不少企業積極提前申請登記Token或尋求法律建議;另一些則質疑過度解讀限制創新空間,呼籲制定更明確、更貼近區塊鏈技術特色之政策框架。
當局將加密Token視作商品還是证券,都深刻影響市場走向:
部分指南提供了何謂“证券”身份較清楚,但整體監管環境依然複雜,一方面因案例演變尚待觀察,一方面因不同國家間標準差異巨大。
登記Token常伴隨高昂成本,不僅包括法律費用,也涵蓋持續披露義務,使得小型創企望能自由進入市場變得困難,更偏好大企業能負擔相關支出。
若大量Token被歸入证券範疇,可導致市場波動增加—原因包括直接由监管冲击引发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注册途径导致流动性下降。
過度限制性的法规可能扼殺技術進步;如果本土规则过于繁琐,新项目可能延遲推出甚至轉移海外,又或者面臨全面禁令,这都將阻礙行业发展空间。
鑑於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具有跨境性质,各国活动频繁,因此国际合作尤为关键:协调一致规制可以防止套利行为,同时确保全球投资者权益得到保护。例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正致力于建立应对AML/KYC问题的一体化标准,但由于各国优先事项不同,实现统一仍具挑战性。
对投资者而言:了解具体哪些Token归类为证劵,有助于评估风险并确保参与市场时符合法规要求,从而降低潜在损失风险;
对开发者而言:应早期利用监管机构提供的方法论评估项目结构,以避免未来执法行动;
对行业从业人员:需与监管机构保持透明沟通,同时推动合理政策制定,在保障创新发展的同时维护投资人安全。
美国当局对Crypto Token 的态度持续演变中,而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也不断推动相关法规调整。虽然近期执法行动强调严格遵守注册义务,但同时也凸显出明确指导原则的重要性,为创业公司、新兴协议开发商以及成熟机构投资者提供更清晰的发展路径与合作空间。在全球范围内法规环境逐渐趋同的大背景下,各利益相关方—including 政策制定者—都必须权衡创新激励与投资保护之间,实现有效平衡。
关键词: 證劵 法律 | 加密货币 規範 | 數字资产分類 | 區塊鏈合规 | 令牌安全狀態 | 美國 加密 法律
JCUSER-IC8sJL1q
2025-05-09 15:05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如何將加密代幣視為證券?
了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如何分類加密代幣,對投資者、開發者及行業相關人士來說至關重要。SEC的做法對於合規監管、市場行為及加密貨幣領域的創新具有重大影響。本文將探討SEC在加密代幣方面政策的演變、重要法律案例、該機構發布的指引,以及對行業可能產生的影響。
自2017年左右開始接觸數字資產以來,SEC一直持謹慎但積極的態度面對加密貨幣。同年,它發布了一份名為《投資者公告:首次代幣發行(ICOs)》的報告,強調ICO——一種向投資者出售新代幣籌集資金的方法——存在風險。該報告指出,在ICO期間提供的一些代幣可能符合現有美國法律下的證券定義。
判斷一個代幣是否屬於證券,核心法律標準是所謂「Howey測試」——源自1946年最高法院的一個案件,用以評估投資是否涉及從他人努力中獲取利潤之期待。如果符合條件,此類資產很可能被歸類為需要註冊並遵守聯邦法規的證券。
2020年,一宗備受矚目的案件涉及Telegram Group Inc.,該公司在2018年進行ICO,通過Gram代幣募集約17億美元。SEC認為這些代幣是未經註冊且符合Howey測試標準的證券,即銷售目的在於投資並基於Telegram努力而期望獲利。
最終雙方達成和解,Telegram同意退還募集到的款項並停止進一步發行Gram token,此案彰顯監管機構嚴肅執法,加強了其在數字貨币發售中的規範力度。
另一宗重要案件是針對Kik Interactive Inc.公司,其在2017年的ICO中籌集了1億美元,用於推動Kin token項目。2019年,美國聯邦証交會指控Kik未經註冊即進行募股違反相關法律,以保護投資人免受未受監管之証券銷售侵害。
Kik挑戰此裁決,但2021年上訴失敗,法院確認Kin應被視作証券,其銷售結構和用途支持此判斷——此案例也樹立了類似數位資產的新範例。
鑑於如何準確分類各種數位資產仍存不確定性,在2019年SEC正式發布指南列出評估某個特定Token是否屬於証劵時考慮因素,包括:
此框架強調根據具體事實分析,而非一刀切地分類;因此每個專案都需根據其特點和用途逐一評估。
穩定币旨在保持相較法定貨币如美元等價值穩定,因此受到監管關注,以防其被用作洗錢或欺詐等非法活動。雖然不是所有穩定币都會自動歸類為證劵,例如由儲備支持直接背書,但它們仍面臨合規審查,包括反洗錢(AML)及消費者保護等現有金融規範要求。
目前爭議焦點包括:若某些穩定币承諾回報或高度依賴發行方管理努力,有可能被視作投资契约,从而更直接受到联邦监管,就像传统证券产品一样。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針對涉嫌不符合法律要求公司的執法措施,包括:
這些措施既具有懲罰作用,也起到威嚇效果,以促使業界提升合規水準、追求合法運營模式。同時,不少企業積極提前申請登記Token或尋求法律建議;另一些則質疑過度解讀限制創新空間,呼籲制定更明確、更貼近區塊鏈技術特色之政策框架。
當局將加密Token視作商品還是证券,都深刻影響市場走向:
部分指南提供了何謂“证券”身份較清楚,但整體監管環境依然複雜,一方面因案例演變尚待觀察,一方面因不同國家間標準差異巨大。
登記Token常伴隨高昂成本,不僅包括法律費用,也涵蓋持續披露義務,使得小型創企望能自由進入市場變得困難,更偏好大企業能負擔相關支出。
若大量Token被歸入证券範疇,可導致市場波動增加—原因包括直接由监管冲击引发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注册途径导致流动性下降。
過度限制性的法规可能扼殺技術進步;如果本土规则过于繁琐,新项目可能延遲推出甚至轉移海外,又或者面臨全面禁令,这都將阻礙行业发展空间。
鑑於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具有跨境性质,各国活动频繁,因此国际合作尤为关键:协调一致规制可以防止套利行为,同时确保全球投资者权益得到保护。例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正致力于建立应对AML/KYC问题的一体化标准,但由于各国优先事项不同,实现统一仍具挑战性。
对投资者而言:了解具体哪些Token归类为证劵,有助于评估风险并确保参与市场时符合法规要求,从而降低潜在损失风险;
对开发者而言:应早期利用监管机构提供的方法论评估项目结构,以避免未来执法行动;
对行业从业人员:需与监管机构保持透明沟通,同时推动合理政策制定,在保障创新发展的同时维护投资人安全。
美国当局对Crypto Token 的态度持续演变中,而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也不断推动相关法规调整。虽然近期执法行动强调严格遵守注册义务,但同时也凸显出明确指导原则的重要性,为创业公司、新兴协议开发商以及成熟机构投资者提供更清晰的发展路径与合作空间。在全球范围内法规环境逐渐趋同的大背景下,各利益相关方—including 政策制定者—都必须权衡创新激励与投资保护之间,实现有效平衡。
关键词: 證劵 法律 | 加密货币 規範 | 數字资产分類 | 區塊鏈合规 | 令牌安全狀態 | 美國 加密 法律
免責聲明:含第三方內容,非財務建議。
詳見《條款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