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流通供應量的概念對於任何涉足加密貨幣投資或交易的人來說都是基本且重要的。它提供了關於某一數位資產在市場上實際可用程度的洞察,影響著流動性、價格穩定性以及整體市場動態。本文將探討什麼是流通供應量、為何它重要、近期影響其變化的發展,以及它對加密生態系統可能產生的影響。
流通供應量指的是目前可以在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的硬幣或代幣總數。與包括所有已創建硬幣的「總供應量」不同,流通供應量排除由開發者持有、鎖定在智能合約中或以其他方式未立即可交易之硬幣。本質上,它代表投資者可以隨時買賣的一部分加密貨幣總發行量。
這個指標非常關鍵,因為它直接影響一個硬幣的市值(Market Cap),計算方式為:市值 = 流通供應 × 當前價格。市值有助於衡量一種加密貨幣在整體市場中的規模和相對重要性。
除了數字本身外,流通供應量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以下關鍵方面:
投資者常會將循環 supply 與總 supply 和最大 supply 等其他指標結合分析,以判斷某項資產是否被低估或高估,以及其當前市場狀況。
計算循環 supply 的公式如下:
循環 Supply = 總發行數 – 不可交易之硬币
不可用於交易之硬币包括由交易所或專案團隊持有作儲備金、鎖定在智能合約中等待釋放(如歸屬期)或已經燃燒(銷毀)以減少整體數額等。準確資料高度依賴區塊鏈瀏覽器及官方披露資訊。隨著越來越多專案提升透明度,加上監管日益嚴格,有效資料也逐步改善。
近期一些重大事件顯著改變了活躍可用代币數額:
截至2025年5月,大約已有1930萬枚比特幣處於 circulation 中,而其最大總限額則是2100萬——即約92%的比特幣已被挖出。目前剩餘未挖出的比特多由礦工作儲備或由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這種逐步增加反映了挖礦活動的不斷進行,也凸顯比特幣稀缺性的核心價值主張。
不同於比特幣,以太坊沒有固定最大限制,其現時 circulation 約1.2億 ETH,但未來最高發行潛力尚不明確。在 Ethereum 2.0 等升級方案中,引入像“燃燒手續費”這樣機制,有望調節有效 circulating 數據——引起社群對 Ethereum 通脹(inflationary)與緊縮(deflationary)傾向之間辯論。
僅2025年4月,加密ETF的大規模淨 flow 就大幅攀升——帶來包括比特币在內多項资产買盤激增[1]。此類淨 flow 暫時提升了 circulating supply ,因新代币透過基金結構進入市场,而非直接區塊鏈鑄造,但亦反映出需求旺盛並影響整體 liquidity 狀況。此外,監管政策轉變亦扮演關鍵角色:更嚴格規範可能短暫降低實際浮動供应;而放寬規範則可能促使更多资产釋放到公開市场,大幅改變稀缺程度預期。
circulating supply 的變化能深刻左右單一加密貨币甚至整個市場:
此外,由監管決策或技術升級引起的不穩定突襲式轉折,也凸顯持續追蹤相關資料的重要,以便做出明智決策,在充滿不確定性的 crypto 市場中保持敏銳洞察力。
此概念不僅局限於單一资产,其擴散亦會牽連生態系統健康:
這些互動作用從零售採用到機構參與都具有深遠意義,是塑造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傳統金融領域長遠可持續性的核心因素之一。
了解哪些 token 已經進入 circulated 狀態,不僅揭示市場健康狀況,更能協助做出更智慧、更具前瞻性的投資決策。如近期趨勢所示——ETF 資金湧入推升活躍成交—以及監管政策演變如何左右 token 可得程度——準確掌握相關資料的重要不可忽視。
面對快速創新迭代下長線成功需要,把握 scarcity 與 actual availability 的平衡點,就必須始終保持資訊敏銳,不斷追蹤全球 circulate 資料更新,以便把握先機並做出明智選擇。
【參考資料】
[1] https://www.perplexity.ai/discover/top/bitcoin-price-nears-95000-amid-1CNH_6_jQs66KprBjkQAVw
https://www.coindesk.com/learn/bitcoin-supply/
https://www.ethereum.org/token
Lo
2025-05-11 13:25
流通供應量是什麼?
理解流通供應量的概念對於任何涉足加密貨幣投資或交易的人來說都是基本且重要的。它提供了關於某一數位資產在市場上實際可用程度的洞察,影響著流動性、價格穩定性以及整體市場動態。本文將探討什麼是流通供應量、為何它重要、近期影響其變化的發展,以及它對加密生態系統可能產生的影響。
流通供應量指的是目前可以在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的硬幣或代幣總數。與包括所有已創建硬幣的「總供應量」不同,流通供應量排除由開發者持有、鎖定在智能合約中或以其他方式未立即可交易之硬幣。本質上,它代表投資者可以隨時買賣的一部分加密貨幣總發行量。
這個指標非常關鍵,因為它直接影響一個硬幣的市值(Market Cap),計算方式為:市值 = 流通供應 × 當前價格。市值有助於衡量一種加密貨幣在整體市場中的規模和相對重要性。
除了數字本身外,流通供應量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以下關鍵方面:
投資者常會將循環 supply 與總 supply 和最大 supply 等其他指標結合分析,以判斷某項資產是否被低估或高估,以及其當前市場狀況。
計算循環 supply 的公式如下:
循環 Supply = 總發行數 – 不可交易之硬币
不可用於交易之硬币包括由交易所或專案團隊持有作儲備金、鎖定在智能合約中等待釋放(如歸屬期)或已經燃燒(銷毀)以減少整體數額等。準確資料高度依賴區塊鏈瀏覽器及官方披露資訊。隨著越來越多專案提升透明度,加上監管日益嚴格,有效資料也逐步改善。
近期一些重大事件顯著改變了活躍可用代币數額:
截至2025年5月,大約已有1930萬枚比特幣處於 circulation 中,而其最大總限額則是2100萬——即約92%的比特幣已被挖出。目前剩餘未挖出的比特多由礦工作儲備或由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這種逐步增加反映了挖礦活動的不斷進行,也凸顯比特幣稀缺性的核心價值主張。
不同於比特幣,以太坊沒有固定最大限制,其現時 circulation 約1.2億 ETH,但未來最高發行潛力尚不明確。在 Ethereum 2.0 等升級方案中,引入像“燃燒手續費”這樣機制,有望調節有效 circulating 數據——引起社群對 Ethereum 通脹(inflationary)與緊縮(deflationary)傾向之間辯論。
僅2025年4月,加密ETF的大規模淨 flow 就大幅攀升——帶來包括比特币在內多項资产買盤激增[1]。此類淨 flow 暫時提升了 circulating supply ,因新代币透過基金結構進入市场,而非直接區塊鏈鑄造,但亦反映出需求旺盛並影響整體 liquidity 狀況。此外,監管政策轉變亦扮演關鍵角色:更嚴格規範可能短暫降低實際浮動供应;而放寬規範則可能促使更多资产釋放到公開市场,大幅改變稀缺程度預期。
circulating supply 的變化能深刻左右單一加密貨币甚至整個市場:
此外,由監管決策或技術升級引起的不穩定突襲式轉折,也凸顯持續追蹤相關資料的重要,以便做出明智決策,在充滿不確定性的 crypto 市場中保持敏銳洞察力。
此概念不僅局限於單一资产,其擴散亦會牽連生態系統健康:
這些互動作用從零售採用到機構參與都具有深遠意義,是塑造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傳統金融領域長遠可持續性的核心因素之一。
了解哪些 token 已經進入 circulated 狀態,不僅揭示市場健康狀況,更能協助做出更智慧、更具前瞻性的投資決策。如近期趨勢所示——ETF 資金湧入推升活躍成交—以及監管政策演變如何左右 token 可得程度——準確掌握相關資料的重要不可忽視。
面對快速創新迭代下長線成功需要,把握 scarcity 與 actual availability 的平衡點,就必須始終保持資訊敏銳,不斷追蹤全球 circulate 資料更新,以便把握先機並做出明智選擇。
【參考資料】
[1] https://www.perplexity.ai/discover/top/bitcoin-price-nears-95000-amid-1CNH_6_jQs66KprBjkQAVw
https://www.coindesk.com/learn/bitcoin-supply/
https://www.ethereum.org/token
免責聲明:含第三方內容,非財務建議。
詳見《條款和條件》